有感80后养老,人生之高贵在于互不拖累互不相欠
2020-01-17 00:40:39
  • 0
  • 0
  • 0

​有这样一个情景。

医院病房里两张狭窄的病床,左边是爸右边是妈,儿子坐在中间两手紧握病床,一家三口相互凝视,没有也无需语言的交流。此情此景,正是现实中独生子之无助与无奈。“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之计划生育造就了特色之一代独生子女,随着家庭结构“四二一”之蔓延,倒金字塔形养老困境日渐凸显。

这一代独生子女是幸运的吗?父母渐渐老去,孩子还小,不敢死,不敢穷,不敢远行,只想多赚点儿钱。独生子女难!上有老下有小,白天工作,晚上陪床,还要带孩子,这还都是不考虑钱的问题,如老人离退休金很少甚至没有,对独生子女而言就更是雪上加霜。

孩子上大学不希望走远,孩子结婚生育希望在自己身边。儿行千里母担忧,子女们也时刻掂念着父母。貌似人之常情为何成了沉重之负担?独生子女老人非常担心自己唯一的孩子因工作或其他原因离家远去后,无人照料自己的老年生活。这种依赖显见于我们的农耕大家庭传统文化,在现代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之大环境下,已然成严重制约年轻人身心自由发展之桎梏。

人一老就喜欢热闹就喜欢和子女住在一起,子女几乎成父母唯一精神寄托。无有子女陪在身边之老人,不仅精神得不到慰藉,生活也十分的不便。问题是,现代人类文明大环境下,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之大家庭早已绝迹。遍地都是最普通的三口或四口小家庭,你却偏偏是喜欢和子女住在一起,没有感觉到一定程度上这是对子女家庭的侵犯,甚至反而认为自己就应该和孩子们住在一起,你与这个世界的距离越拉越大。若没有“我的家庭”与“孩子的家庭”父子母女各自小家庭的界限感,不欢而散就是迟早的事情。靠子女来精神慰藉,正说明你自己的灵魂空洞无比,也即老百姓所言之一辈子白活。

有说,80后90后独生子女,有爸爸妈妈照顾着,有爷爷奶奶捧着,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他们。而其实,80后90后独生子女这一代,远非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幸福。小时候孩子们拼命地挣脱父母的庇护而寻求自由,长大后却发现自己原本就被绑架而非常的不自由,现实生活中多陪陪父母都成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这些都谁人造就?独生子女们成家立业后,有了工作的制约,有了金钱的制约,有了另一半大小家庭的制约,岂敢再肆意胡为?这其中孩子拼命挣脱父母属于成长,值得鼓励;成家立业后,尽可能多陪伴父母属于感情,也值得提倡,但绝不应该是数千年传统必须之“孝道”。孩子们多陪陪父母都成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说明他们每日时间上精力上都为生活而疲于奔命,实在是“无暇他顾”。

多少脸孔,茫然随波逐流,他们在追寻什么?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却在命运中交错......居然是不敢死不敢穷不敢远行,实在是可笑,我们还有多少人生本然的东西被囚囿?独生子女被传统养老所羁绊,严重影响个体幸福感,也更严重制约整个社会进步发展之创新与创业。趁着自己还年轻,多学点东西,多挣多点钱,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问题是不但要攒娶妻的钱,还要攒养老的钱,何时是个头?有人总结幸福三要素为:悠闲,寡欲,融入自然。如一个人整日为了生活疲于奔命而四处奔波,是不可能找到幸福感的。

归根结底,一切之源头都在于我们的传统理念中,多子多福,养儿防老。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到老,都不能够形成独立之人格,而满世界的老少巨婴。特别是国人传统上就有“老小孩”“复归于婴儿”之说法。而其实,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活的就是一个尊严。婴儿不懂事的时候,拖累大人没有办法,一旦能走能跑了能自立了就应该自立而不拖累别人这才是一个完整意义的成人。老人亦如是,即便不能为社会家庭创造价值了,也至少不要太拖累家人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失去了生活的能力,没有了生命的尊严,移手动脚之间都离不开别人的伺候,还活个神马劲?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孩子要感恩于生养自己的父母,而在现代人类文明讲究,为养育孩子的过程是人生的重要体验,要对孩子表示感谢。胡适先生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孩子,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完全不同的灵魂;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多子多福、养儿防老行不通了,未来养老责任谁来负?自己50%政府40%子女10%。也即,养老问题绝对不应该是子女们全部的责任。“四二一”家庭结构重压,致独生子女一代居然不敢死不敢穷不敢远行,着实悲哀!何谓人生之高贵?年轻时,不拖累生你的人。中年时,不拖累陪你的人。年老时,不拖累你生的人。人与人之间无论情亲与否,本就应该是,互不拖累,互不相欠。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