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家庭都会倾其所有为了孩子,他们希望播下龙种,却收获跳蚤。很多人没有想明白一件事,投入与收益其实不成正比,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从孩子出生开始,这就是财力和体力的大比拼,对抗的是阶层固化。而大多数人之所以不放弃比赛,正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变量因素,包括孩子的天赋、努力、家庭际遇等等,这些因缘际会带给孩子跨越阶层的成功。30%的成功足以让悲观者喜极而泣。
有些事情表面上一团和气,实则不堪重负。例如孩子早晨背着书包去上学,晚上开开心心回家。你其实不知道孩子想什么,他面对什么,思考什么。有些人一句话一件事就改变了孩子的成长轨迹。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极其微小一件事也会影响他们一生,你还能说成功是必然么?
我试着从一件小事来说明一切。
一、变法
小孩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虽然我们还没有达到中产,但是孩子所需要的物品,我们都会毫不犹豫购买。时间久了,孩子就慵懒了,例如吃饭都需要扯着嗓子喊,孩子这才磨磨蹭蹭上桌,让爷爷奶奶拿碗盛饭。我有时候揶揄,你天天住高级酒店么?孩子不以为耻,她不但没有改掉这臭毛病,反而心安理得往桌上一坐叫一声:“服务员”上菜、盛饭。
后来,我看了几朝帝王兴衰史,这才发现我的教育观念全错了,让孩子过的太安逸。帝王为保自己江山,总是把最好的老师请过来,四书五经礼仪举止骑马射箭等课程样样设置,他们身处食物链最高端,还承受如此高压,这种危机感足以让人动容。现在的孩子遇到一点挫折就叫苦不迭。比你成功的人都在努力,你这算的了什么?
改变得从自身做起,我从岳麓书院求得一把“劝学”的戒尺。我每次好话说三遍,孩子再不听,戒尺就上身了。在我的调教下,孩子慢慢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帮我摘菜、拖地、洗碗等等。装鬼不成,也能吓唬人,我也稍感欣慰。
这把戒尺应该会陪伴孩子十年
这些都是孩子必备的生存能力,适当的压力是为了他们更好的进步,这并不意味推倒重建,甚至摧毁孩子的未来。我带孩子在某校外的培训机构上课,多次看到一位有着与小马哥相同爱好的女子出场,她人高马大,面若冰霜,一看就是狠人,只不过这婆娘的狠劲用在扇自己的娃,她抬起高跟鞋就踹倒孩子,立马叫娃爬起来站好,从风衣口袋里面掏出大屏手机扇过去,脸和手机齐飞,撞在玻璃门上轰轰作响,这场面吓坏培训机构的家长和小孩,有几个小孩吓哭了。这一刻我明白了,古代小说里面写一个杀人如麻,十恶不赦的坏人,总是从一个家长的口吻写,你再哭,xxx就来了,把你抓走。
培训机构的老师看不下去,走过去劝导:别介啊,您别打孩子了,有话好好说。
这婆娘推了一把老师,关上玻璃门:你们走开,我教育我的小孩,与你们无关。婆娘又变着法子打了几分钟,几位家长也开始拭泪,还有几个小孩哇哇大哭,家长立马把孩子抱在怀里,不忍直视。培训机构安静的要命,这一刻都能听到隔壁几个教室上课的声音,远处的孩子欢声笑语,丝毫没有受外面情绪感染。
老师鼓起勇气又推门再劝:您能不能换一个地方打,我们这里要上课,影响了我们教学……说完,全无勇气,杵着不敢上前一步。
婆娘又关上了门,没你们什么事,再说我们连你们都打,让你们多管闲事……
几位女老师花容失色。
恶婆娘指着一张英文单词表,孩子抽泣背诵。十分钟之后,婆娘推门走了出来,大吼一声,你跟不跟我回家?
孩子捂着红肿的脸,哭都不敢哭,拧着书包跟在后面。
婆娘丢下一句话,他就这德行,不打不行。
这话应该说给大家听的,也许给自己及大家圆场。后面几次,我遇到她都觉得很倒霉,她都在喝斥小孩,我捏了一把汗,她好像随时都要打小孩,我会举起手机。我很后悔第一次也被这场面吓傻了,都忘记发抖音了。目前我视频播放量单篇为30万,一直没有被突破。
我小时候也经常被父亲从后面踹,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走路两脚晃,不要自主往前倾。这应该是踹后后遗症。有些后遗症很显然是伴随一个人的终身。现在我两脚发晃,我立马怀疑是不是地震了,有两次还真被我感应到了,这病过了二十年,应该是不治而愈。
前两日吃饭,小孩要搬动一张卡在冰箱和餐桌之间的凳子,我当时作出判断:她需要举过头顶才能拿得出,她显然没有这个能力。
我看她笨手笨脚搬动,求救于我,又好笑又好气。这一刻,我灵感迸发,想起了商鞅变法;想到鲁迅说过,即使移动一张桌子一个香炉,也会弄的头破血流。于是,我恶狠狠对孩子说,如果你能拿出这张椅子,我给你100元。她这几天一直找我要100元购买她喜欢的物品。
没想到,她不知道凭空哪里来的力气把桌子顶开空间,放倒椅子拖了出来,一脸得意摊着手找我要钱。也许是听了太多狗屁洗脑育儿专家的讲座,家长不信则孩子不立。于是,我给她100元,心里也暗暗叫苦,装逼装过头了。
在零花钱问题上,小孩有一个智能手表,里面安装支付宝,老婆每月往里存30元钱,她扫码买一些小件的物品,这样我们知道她的支出明细,比较放心。大件的学习用品,我们都帮她买好了。
100块给还是不给,的确能引出很多问题。
每一个学校周边,都是生意经
二、孩子的世界
第二天下班我回到家,孩子拿着一个袖珍的闹钟让我设置时间。我当时就很生气,她之前起床一直靠手表设置的闹钟,家里也有闲置的大闹钟。现在谁还买闹钟?这不家里又多了一件闲置的物品。老婆就一直喜欢买买买,家里一堆没用的摆设。前两日,她买回一个泡脚桶。我当时就火了,你在海南泡什么脚,有多少天出门不是烫脚?干嘛要穿着鞋子。她也喜欢惯着孩子购买一堆虚头巴脑的商品,例如水晶吊坠的笔,多彩的橡皮泥,电子锁的文具盒……
淘宝上有你想象不到的商品,孩子的文具盒就有多少离奇的文具。孩子的天性可以在无用的东西上发现出亮点,把好玩的东西当成宝,但是今天喜欢,明天可能就丢弃,这些都会变成家长的负担。
平日里,老师也在家长群里面反复告诫,不要给孩子买花里胡哨的文具,孩子会形成攀比心理。这歪风邪气哪里刹得住?几个孩子在一起聊天就是攀比打擂,她们会比自己暑假游历,家里晚餐,观影内容……表面上,丈母娘问准女婿车库一个月多少钱,也没有问他是否有房有车。老师没有让学生攀比过家中财富,父母官职大小,吸金能力,但是孩子一写暑假游历的作文就都会露底,有人去过欧洲十日游夏令营,有人参加过钢琴大赛,你连海口都没有出过,老师看到这些作文,会怎么对待你的娃,你的娃有什么心理优势……孩子就会回来嘟噜,我也要去日本,因为日本的寿司更好吃……学校设立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孩子,而自身就是摧毁者。很多评论人身在云中不知处,每次开口点评就脱离实际瞎逼逼,你没有小孩在学校么?
但是,我总觉得孩子应该有属于她们自己的一份空间。想当年,我们不也在笔记本上贴过赵雅芝、周慧敏、翁美玲等人的大头贴么,也在笔记本里面相互誊抄过小虎队的歌词《爱》么?高中时期,我也买过一本李小龙的《截拳道》练过,这比周星驰拍摄《功夫》都要早……我们这一代都这样过来了,咋就不能给孩子一些尊重?只要孩子不沉溺于此,没有染上电子产品鸦片瘾,一个女孩有点自己的审美,不算什么事。她们很快就会有新的选择,何况我的孩子本来就比较早熟,她就是一个喜新厌旧的家伙。
但是,孩子的世界,我们真的不懂。
三、清算
晚饭后,我给孩子塞了一颗芥末豆,孩子再次试探我,爸爸,这次我连芥末豆都敢吃了,你再给100呗。
她知道我放钱的地方。平时我都把一些买菜的钱放在书房抽屉里面,交给爷爷去买菜,用完了我就再放一点。
我挥着“劝学”的戒尺说,你敢动一下,我今天就把戒尺抽断。
孩子怨憎道,小气爸爸。
老婆检查作业,这才发现小孩多了几只笔,水晶吊饰又出新品了,她立马沉下脸来追问,谁给你的钱?小孩一天时间把一百钱花的只剩下两元钱,然后塞给爷爷两元钱,爷爷也一脸懵逼。这问题就严重了。
孩子的文具被“抄家”现场
正式升堂。老婆坐在大厅菠萝格的藤椅上威武严肃,孩子笔直站立,如实把购买的文具摆在案桌,一件件算价格,三支笔花了18元,闹钟15元,一个小包包8元,另外还有两只涂改液从寄宿高年级同学手上花10元购得。我拿着“劝学”戒尺立在一旁,以备不时之需。
孩子刚刚学会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这100块钱计算题很快就学以致用。算了十分钟,缺口还差30多块。
老婆先从我们家每日伙食都不到100,赚钱有多辛苦打起悲情牌,然后讲述100需要多少小时来工作,很多人一天也赚不到100,延伸到脱贫,养老救济等社会话题,最后提高音量,剩下钱干嘛去了?如果不老实交代,明天就去问老师和同学,如果说假话,打到三天不能上学。
孩子支支吾吾,三块钱购买了一条热狗,剩下一些钱还给同学了,有个同学给了五块,有个给了十块钱,一追为啥还同学钱,她又说借给同学买了文具。
我当时也震惊了,一方面,我们不会让孩子在外面随便买东西吃,另外一方面害怕孩子在校外被人“擂肥”,这寄宿环境得多差?
小孩又说,真的是给同学了,请客了。
老婆抽空批评了我,这点倒像你爹,扶困济贫,义薄云天啊。然后又对小孩说,你调查过你同学的家庭背景了没,她们比你家困难么,需要你给钱么?
老婆急了,让小孩把所有购置的文具搬到客厅,在地板上分门别类看清楚,我们还缺少什么文具?为什么这么贪得无厌。反复让小孩回答:笔和纸的基本功能是什么?书写和记录!你搞这么多,是举办展览还是筹办博物馆?
我知道,小孩子喜欢逛博物馆,因为博物馆里面有纪念币。她已经收集了几个博物馆的纪念币。
孩子进进出出搬运了几次,把物品都倾倒在客厅,半个客厅散落孩子的学习用品。这画面清晰起来。我们常常在电视看到打黑除恶,抄家贪官的画面,检察官展示撬开保险箱的现金,货柜当中的名贵酒,收藏的字画等等。这一清理,我也看到孩子和大人的世界一样,都是天性使然,同样的一件喜欢的物品,多多益善。
清点一个小时,她被迫在纸上写了一份物品清单,文具盒3个,笔记本8个,圆珠笔47支,铅笔30支,橡皮擦8条……
这孩子的书桌上摆放了几摞工具书,文具用品又堆放在书上,这才二年级,就已经有高考冲刺的感觉。关键我们看到孩子的野心,内心没有节制的膨胀欲望,这多可怕。
三、探访
第二日十一点,我来到学校门口,等待孩子下课。校门口陆陆续续开始聚集一些老头老太太,有些骑着电动车,有些把小轿车停在校门口。
数一数,一辆电动车坐了几个人?
十分钟之后,一个班级一个班级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鱼贯而出。校门口热闹起来,顺道还有几路公交车和清扫车也在凑热闹,校门口水泄不通。
有几个孩子上了同一辆电动车,这画面是不是很阿三;还有一辆小车至少钻进去七个学生,很像电影《手机》里面的画面。学校门口驻足半小时,基本上都可以填满想象空间。
我的小孩也被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接走了,她坐电动车后面,前面还坐了一个男生,我第一次看到陌生男人这样与孩子这样亲近,他就是寄宿处的男主人。女主人大概是学校的老师,知道学生家长有这需求,于是在校外租了一个小区一套房,办了一个临时午托中心。
学区房变成午托中心,谁来承担这里面职责?
我第一次去午托处是开学季给孩子送被子,就在学校附近的一个小区,当时只有密密麻麻的床铺,不见学生。我这一次走进才有些震惊,这里面车辆来回穿梭,车还没停稳,孩子就打开车门往外冲,清一色都是穿着校服的学生。这里托管已经形成规模,小区的房子很多都改造为午托中心。
几个女孩子正趴在电视机柜弯腰吃饭,小孩平时在家挑肥拣瘦,这一次饭菜混在一起也没有怨言。厨房有个桌子,几个男生围着餐桌吃饭。客厅不到30平方米,摆放了大概七八张高低床,客厅也就只剩下一条过道,这样至少有16个孩子能睡觉,她们越过一个个床找到自己的铺位。男生就睡在卧房,同样都是高低床,情形都差不多。
宿管员知道我的来意,很负责的告诉我,你们不应该给孩子这么多钱。昨天下午她拿着63块钱,我说让我来保管,她说她要买文具。
孩子饭毕,我让她带我来到文具店。文具店就在小区进门口,一家很小规模的文具超市,商品玲琅满目,男主人在收费,女老板在看店。我沉着脸说明来意,老板二话不说可以退,没有拆封的文具不可以退。
有学生集中的地方,商店生意必火
我知道,这种地方卖出去的产品,没有发票,也没有收据,有的只是遍布角落的摄像头。他们靠着寄宿的孩子赚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了你的小孩,还有其他小孩也来上钩,因为钱是赚不完的,细水长流最重要。
老板很聪明退货,但是傻乎乎嘟嚷着,你们不应该给小孩这么多钱。这句就很虚伪了,我们不给小孩这么多钱,你们吃什么啊?
回来的路上,我再次路过学校。很多学生嘴上叼着辣条、香肠,还有的吃着泡面,几个吃饱的孩子在校门口追逐打闹。学校不到十米有条臭水沟,一直围栏改造。今天这里开了一道侧门,三三两两的学生进进出出。我好奇凑着进去一看,荒地上有一个临时搭建起来的摊贩,一个大汉摆弄香肠,烤串等食品……我不知道孩子三块钱的热狗是不是来源于此。
这种画面让人揪心。
四、生意与忧思
有几类钱比较好赚,做学生生意就属于这其中一项。父母无偿的投入,孩子在没有思辨的前提下无休止的挥霍,商家只要把准孩子的心态,这钱躺着赚。围绕孩子的吃喝玩乐教育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每一项都会衍生出明暗交替互补的行业。
学校门口的暗门
校门口周边就是这些行业的消费场景之一,具备了天然的独家和垄断优势,好的学校周边的房价,铺面也就水涨船高。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每天校门口散发宣传单,卖零食的商家想着法子讨好学生的嘴,曝光的辣条打压之后还会重生,居民房里面也会有游戏室,电影室等等,他们要把孩子手上不多的钱赚出来,其实也花费了一点脑筋。这点正谋合了“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里面就是一个小作坊
令我担心的地方很多,例如学校门口暗门的摊贩与午托中心,打掉一个他们很可能就在别的地方生根,因为需求总会存在。不排除这些学生带来的生意养活这些商家,商家也在赚钱与良心之间徘徊,想着生意长久一点,有一点回头客,让良心占一点上风,但是靠道德终究站不住。他们终归只是产业链条的一环,不能掌控所有环节,不能保证所有环节都不掉链子。
一个小区形成如此大规模的寄宿,消防措施为零,食品安全靠信誉,学生安全靠年迈的门卫保安大爷兼顾……在没有事故的时候,大家可以心安理得赚钱,在有事故的时候,拔出萝卜带出一窝泥。受害者家长欲哭无泪。
我在回家的路上又路过一所学校,这是一所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学校侧面也是养活一堆小店,奶茶店、各地风味的餐饮众多,本来这一排小店属于违建,但是因为生意太好,店主就这样一直扛下来,一家转手,另外一家很快接盘。校门口打开的时候,两个学生正在一旁抽烟,保安也在抽烟,熟视无睹。
我在文中不想提及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机构,因为每一地的学校周边的生意经都差不多。不需要太深入,你走进就会发现,三观从此被刷新。
(晓寰文化—互联网实验室出品第二篇,《互联网实验室》为晓寰文化打造的独立子品牌,在于挖掘商业品牌价值,探寻一地一经济特征,用不同视角给读者海量信息。欢迎约稿。)